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铁路气象站?

2025-07-03
铁路气象站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,涵盖传感器技术、通信技术、数据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,以下是具体介绍:

  • 传感器技术

    • 六要素一体式传感器:可对风速、风向、温度、湿度、气压、光学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观测,实现户外气象参数 24 小时连续在线监测,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六项参数一次性输出,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。

    •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技术:如世纪瑞尔推出的 ERMeteo Pro 系列设备集成了该技术,在 350km/h 运行环境下仍能保持 0.1mm/h 的降水监测精度,还可用于监测风速、风向等,能更精准地获取气象信息。

    • 量子传感器:具有高精度、高灵敏度等优势,未来应用比例将逐步提升,可提高气象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为铁路运行提供更精准的气象信息。


  • 通信技术

    • 5G 通信技术:具备高速率、低时延、大容量的特点,可实现气象数据的快速传输,使铁路气象站能及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中心服务器,为实时预警和调度决策提供支持。

    • 北斗通信技术:利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数据传输,具有不受地理条件限制、可靠性高等优点,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或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铁路沿线,确保气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。

    • 量子加密传输技术:如福厦高铁应用的量子加密气象数据传输技术,可确保监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绝对安全,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。


  •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

    • 边缘计算技术:可在气象站本地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,减少数据传输量,降低网络带宽需求,同时缩短数据处理时延,如铁科院的 “智能气象感知网络” 项目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时延压缩至 200 毫秒以内。

    •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:用于构建灾害预警模型和气象预测模型,可提高极端天气预警的准确率和及时性。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短临降水预测模型在郑渝高铁应用后,将 1 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提升至 89%。

    • 数字孪生技术:铁科院基于 BIM+GIS 构建的线路气象数字孪生平台,可对铁路沿线气象环境进行 1:1 全要素建模,直观展示气象变化对铁路线路的影响,提高应急响应效率。


  • 定位技术: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精确确定铁路气象站的位置,同时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,实现对铁路沿线特定位置气象要素的精准监测,还可用于监测轨道沉降等情况,如京张高铁示范工程集成该技术,实现轨道沉降 0.5mm 级监测能力。

  • 铁路气象站.jpg


分享